貓展簡史
一個多世紀以來,這種魅力的例子已經在世界各地的貓展上展出。
1871年,世界上第一場貓展在倫敦水晶宮舉行。
該節目展示了許多常見品種以及一些外觀更具異國情調的品種,例如波斯貓、暹羅貓和馬恩島貓。
然而,直到 1870 年代後期,雜交貓品種才開始流行起來,因為貓愛好者開始用較小的小型野貓標本培育家貓。
1875 年在蘇格蘭愛丁堡舉行的貓展上,一隻野生豹貓贏得了“野生貓與家貓之間的野生或雜交”類別。
此次展覽還展出了其他雜交品種,包括家貓與蘇格蘭野貓 ( Felis silvestris ) 和卡弗爾貓(目前稱為非洲野貓 ( Felis silvestris lybica ) )的雜交。
後來,在 1889 年,家貓與亞洲豹貓 ( Felis bengalensis ) 發生了第一次雜交。這次雜交的細節由哈里森·威爾 (Harrison Weir) 在他的著作《我們的貓和關於他們的一切》中記錄。
這次穿越標誌著孟加拉貓品種發展的開始,它是 1800 年代和 1900 年代初記錄的幾次此類穿越中的第一次。
亞洲豹貓
亞洲豹貓(ALC)是一種原產於東南亞的小型野生貓科動物。
該物種的平均體重約為 10 磅(4 公斤),平均大小約為 16 英寸(40 厘米),加上一條 8 英寸(20 厘米)的尾巴。
亞洲豹貓的體型與大型家貓相似,但它們具有明顯的野性外觀和更苗條的身材。
該物種的皮毛在顏色和圖案方面各不相同,但大多數亞洲豹貓的基色為棕黃色或銀灰色,喉嚨和胸部逐漸變白。
該物種覆蓋著許多黑點或玫瑰花結,它們的圖案因種群而異。
孟加拉育種計劃的歷史
儘管亞洲豹貓和家貓在 1900 年代初發生了幾次雜交,但開發孟加拉品種的真正工作直到 1960 年代才開始。
洛亞拉大學醫學中心兒科和孕產婦健康教授Willard Centerwall 博士是一名愛貓人士,並將貓科動物遺傳學作為一項愛好來研究。
Centerwall 博士對亞洲豹貓很著迷,因為它被發現對貓白血病病毒 (FLV) 有抵抗力,他是有興趣研究這種性狀是否可以遺傳給雜交後代的幾位研究人員之一。
大約在同一時間,一位名叫Jean Sugden Mill的貓飼養員也開始與家貓一起穿越 ALC,從她自己的純黑色雄貓開始。
然而,Mill 創造兩者混合的動機與 Centerwall 的動機完全不同。
儘管 Centerwall 出於健康原因對操縱貓科動物的基因很感興趣,但 Mill 的興趣更在於審美。
米爾試圖創造一種外觀像野貓的雜交品種,希望支持毛皮貿易的人們會發現,如果毛皮的外觀與自己的寵物相似,則購買毛皮會更加困難。
事實上,Mill 在 1980 年從 Centerwall 博士那裡收到了她的第一個亞洲豹貓標本。
米爾和森特沃爾並不是唯一對將野貓與家貓雜交感興趣的兩個人。
1970 年,動物園管理員比爾·恩格勒(Bill Engler)通過將他的雄性亞洲豹貓沙阿(Shah)與兩隻雌性家貓雜交,生下了兩窩小貓,他將其命名為“孟加拉虎”。Engler 表示,他創建這種混合體的目的是:
“創造一隻美麗的異國情調的小貓,具有適合寵物家貓的性格”
與米爾將野貓和家貓雜交的動機類似,恩格勒試圖保護越來越瀕臨滅絕的外來貓科動物。
恩格勒被認為創造了“孟加拉”貓這個名字,儘管這個名字的確切來源尚不清楚。
有人認為它的靈感來自亞洲豹貓的學名Felis bengalensis,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它可能源自他自己的名字——B. Engler。
Engler 可能因命名孟加拉貓而受到讚譽,但只有通過 Mill 的奉獻和辛勤工作,該品種才被 TICA 認可。
然而,米爾在此過程中經歷了幾次打嗝。
CFA 在 1970 年接受了豹貓的註冊和繁殖目的,但後來禁止它們註冊。
1980 年,米爾重新開始了她的育種計劃,重新努力馴化該品種。
1983 年,TICA 接受了孟加拉貓的註冊,她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回報。
孟加拉曾經是一種稀有的外來品種,現在是 TICA 展覽中最常展出的品種之一。
儘管 Engler 負責命名孟加拉貓品種,但今天存在的現代孟加拉貓品係無法追溯到他的工作。
事實上,為了成為今天的正式孟加拉貓,這隻貓必須至少與任何具有野生血統的祖先相隔四代。
這意味著,雖然現代孟加拉貓保持了它們狂野的外表,但它們實際上只擁有大約 6% 的野血。
一些繁育者繼續在他們的繁育計劃中使用亞洲豹貓,但大多數現代孟加拉貓實際上並非來自 ALC,而是來自已建立的孟加拉血統。
為了在 TICA 節目中展示,孟加拉貓必須連續三代孟加拉到孟加拉繁殖。
文獻來自 Bengal cats